close

文/呂偉白

  四年級的小華,國字默寫的能力嚴重落後,雖然每天的功課他都按時繳交,上課時也循規蹈矩,但是許多國字教了就忘,一些常見字也用注音替代。老師懷疑小華可能有學習障礙。媽媽徵詢一些朋友的意見時,許多人都不以為然,有人說:「功課不好怎麼是一種『障礙』呢?」
 
  的確,在過去農業社會,絕大多數的人並不需要學習文字或數字就能夠生存,農耕、狩獵技術或是其他技能要比知識要來得重要得多。隨著教育普及,越是開發成熟的國家,對運用文字和數字的能力的要求越高,相對的,那些無法習得這些技巧的人,就遭遇到越大的困難———即使他們其他的能力很卓越。有些人因此稱學習障礙是一種「文明病」,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真正的障礙,而是對學業太過注重的人所「發明」出來的名詞。
 
  然而我們回溯學習障礙這個名稱的由來,也許可以對這樣的爭議求得解答。
 
  當二十世紀初學校教育漸漸普及,歐美醫療院所漸漸出現一些焦慮的家長,帶著外表正常的孩子到醫院尋求診治,因為這些孩子雖然看來聰明,在學校中卻學不會閱讀或書寫。
 
  為了診療他們這些難以理解的困難,專業人士嘗試過各種方式,例如利用一些運動來改善視動(手眼協調)能力或是強化腦部發展。然而經過多年的實驗,發現教育對提升這些孩子的學業成就最有效,也就是如果學生的認字能力不行,就利用有效的教學法來教會學生認字;如果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弱,就從改善學生的數學理解著手。
 
  因此,美國在一九七五年將「學習障礙」列為身心障礙類別之一,受到法律保障,所有公立學校都必須提供適切的教育來幫助這些學生。我國也在民國七十三年將學習障礙納入特殊教育法中,所有學校都必須對學習障礙的學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務。
 
  回顧歷史,學習障礙並不是教育界或是家長「發明」出來的名詞,而是依據實際需求,提供特殊教育服務給這些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生。我國已逐漸躋身於先進國家之列,在亞洲是少數幾個將學習障礙學生納入法律中照顧的國家,這除了代表我們對障礙的了解和照顧優於其他國家,也顯示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必須正視這一群在學校社會中生存非常不利的孩子。
 
  除了在教育上針對學習障礙孩子的困難發展有效教學法之外,在科學上,學習障礙的特質也深深吸引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國際間,醫學上有人嘗試作雙胞胎研究,探討學習障礙和遺傳的關聯性;解剖學方面,有人嘗試比較學習障礙者的左右大腦發展是否有異於常人之處;神經心理學方面,腦功能照影被用來研究學習障礙者在閱讀時,大腦活動和一般人有何不同;語言心理學方面,透過對學習障礙學生閱讀困難的了解,科學家更了解一般人是如何學會閱讀的。
 
  近幾年,國內學者也著手研究中文的學習障礙者和西方拼音文字的學習障礙者之間的異同。因此,教育並不是唯一和學習障礙有關的領域,而是將各個領域的研究結合起來,最後落實在學習障礙孩子的身上。
 
  各種障礙的名稱都是讓我們對這類孩子的特質更了解,而能夠提供更適當的幫助。小華的困難如果能夠得到正確的認識,家長和老師才能了解他在教育上的特殊需求,周遭的人也才能夠提供適時的幫助。
 
  學習障礙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雖然只有一些些的不一樣,卻需要用不同的教材教法才能讓他們發揮最大的潛能,考試時也可能需要運用一些彈性措施,才能夠讓他們的能力完全表現出來。認識這群孩子代表我們在科學上的進展、在教育服務上的完備,以及對特殊的孩子個別化需求的尊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特別就是不一樣 的頭像
    特別就是不一樣

    名間國小特教諮詢網

    特別就是不一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